Agent实战

预计学习时间:120分钟

Agent是具备自主性、反应性、主动性和交互性的智能程序实体,能在环境中自主执行任务或与用户交互。

基本概念

核心定义与特征

  • 自主性:独立完成预设目标(如自动调度任务、资源管理)
  • 反应性:实时感知环境变化并响应(如客服机器人识别用户情绪)
  • 主动性:主动发起交互或任务(如智能助手提醒日程)
  • 交互性:支持多模态交互(自然语言、API调用等)

技术分类

  1. 反应式Agent

    • 基于规则引擎和预定义行为
    • 适用于结构化场景(如简单问答系统)
    • 可预测性高,但灵活性有限
  2. 认知型Agent

    • 集成知识库与推理引擎
    • 能处理复杂查询(如医疗诊断系统)
    • 具备初步理解与推理能力
  3. 混合型Agent

    • 结合深度学习与符号推理
    • 支持多模态交互(如智能助手系统)
    • 具备适应性学习能力

Agent架构图示

应用场景

领域典型案例核心价值
教育领域个性化学习辅导Agent一对一智能教学,自适应学习
金融理财投资组合管理Agent实时数据分析与策略推荐
工业制造设备故障诊断Agent预测性维护,减少停机时间
生活助手智能家居控制Agent场景化联动控制(如语音控制家电)
科研辅助文献检索与数据分析Agent加速科研数据处理与知识发现

Agent工作原理

现代Agent系统通常结合大语言模型(LLM)作为核心推理引擎,通过工具使用能力扩展其交互边界。

典型工作流程

  1. 输入理解:解析用户指令或环境信号
  2. 任务规划: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子任务序列
  3. 工具选择: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外部工具
  4. 执行动作:调用API、执行命令或生成响应
  5. 结果评估:分析执行结果,调整后续策略
# Agent执行流程伪代码
def agent_workflow(user_input):
    # 1. 理解输入
    task = parse_user_input(user_input)
    
    # 2. 任务规划
    subtasks = plan_execution(task)
    
    # 3. 循环执行子任务
    results = []
    for subtask in subtasks:
        # 选择工具
        tool = select_tool(subtask)
        
        # 执行动作
        result = tool.execute(subtask)
        results.append(result)
        
        # 评估结果决定是否继续
        if needs_replanning(result):
            return agent_workflow(refine_task(task, results))
    
    # 4. 整合结果返回
    return synthesize_results(results)

ReAct推理模式

ReAct (Reasoning + Action) 是现代Agent的主流思维框架,结合:

  • 显式推理步骤(思考)
  • 外部环境交互(行动)
  • 观察结果(反馈)

ReAct推理流程

Agent与传统系统对比

特性传统应用系统Agent系统
交互方式菜单/表单驱动自然语言/多模态
处理复杂性预定义流程自适应解决问题
自主程度被动响应主动推理与行动
学习能力固定逻辑可通过反馈优化
工具使用固定集成动态选择与组合

本章内容

在本章中,我们将深入探讨:

  1. Agent开发框架与工具:对比LangChain、AutoGPT等主流框架
  2. 实战案例:构建智能客服Agent,实现商品查询与订单追踪
  3. 评估与优化:Agent性能测试方法与常见优化技巧

随着大语言模型能力的增强,Agent技术正迅速发展,成为构建新一代智能应用的关键范式。

下一节,我们将首先了解如何准备Agent开发的benchmark测试基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