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调实战

预计学习时间:160分钟

微调(Fine-tuning)是在预训练模型基础上,针对特定任务或领域优化模型参数的过程。预训练模型(如BERT、ResNet)在大规模通用数据上学习到通用特征,但面对下游任务(如文本分类、图像识别)时,需通过微调适应目标任务的数据分布和性能要求。

基本概念

  • 定义:微调是将预训练好的模型参数针对特定任务进行调整的过程,充分利用预训练阶段学习到的通用知识。
  • 核心思想:复用预训练模型的通用特征,通过目标任务数据更新部分或全部参数,减少训练时间和数据需求,提升特定任务性能。
  • 与预训练模型的关系:预训练模型提供初始化权重,微调是"从通用到专用"的适配过程,二者结合实现"预训练+微调"的高效建模范式。

微调流程

  1. 数据准备:清洗、预处理目标任务数据(如文本分词、图像归一化),必要时进行数据增强(如文本增广、图像旋转),确保数据质量与多样性。
  2. 模型选择:根据任务类型(NLP/CV/多模态)、数据规模和计算资源,选择合适的预训练模型(如NLP选BERT、CV选ResNet),关注模型架构、预训练数据集和参数规模。
  3. 训练配置:设置学习率、批次大小、训练轮数等参数,选择优化器(如Adam)和损失函数(如交叉熵),定义评估指标(准确率、F1值);可冻结部分参数(如预训练词嵌入层)以提高训练效率。
  4. 训练过程:通过反向传播更新模型参数,监控训练损失和评估指标,调整参数避免过拟合/欠拟合。
  5. 模型评估:在验证集和测试集上验证性能,若未达预期,调整数据、模型或训练参数后重新微调。

微调流程图示

本章内容

本章将介绍微调的基础知识、主流工具与平台,并通过实战案例讲解如何使用Hugging Face生态系统对BERT模型进行微调,实现文本分类任务。我们将详细讲解:

  • 各种微调工具的特点与适用场景
  • 实战案例:情感分析任务的全流程实现
  • 常见问题与优化技巧

微调虽然能够显著提升模型在特定任务上的表现,但也需注意避免过拟合,特别是在训练数据有限的情况下。

在下一节中,我们将首先介绍微调所需的数据准备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