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据收集与准备

预计学习时间:45分钟

数据收集与准备是大语言模型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,直接影响模型的性能、偏见程度和适用范围。

数据在大语言模型中的重要性

大语言模型的训练依赖于海量高质量数据。数据的质量和多样性决定了模型能力的上限:

  • 知识的来源:模型从训练数据中学习知识、语言规则和推理能力
  • 能力的边界:模型无法学习到训练数据未覆盖的领域知识
  • 偏见的根源:数据中的偏见和不平衡会被模型放大

数据准备的关键环节

数据准备工作包含多个关键环节,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最终模型的性能:

1. 数据源选择

数据源的质量和多样性是决定模型表现的基础,需谨慎选择。

选择合适的数据源需要考虑:

  • 数据的质量和真实性
  • 数据的规模和覆盖度
  • 数据的合规性和伦理问题

2. 数据预处理

数据预处理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适合模型训练的形式:

  • 去除噪声和无关信息
  • 标准化数据格式
  • 处理特殊字符和异常值

3. 数据调度

数据调度关注如何高效组织和分配训练数据:

  • 数据混合策略
  • 数据采样和加权
  • 训练-验证-测试集划分

4. 数据分词

分词是将文本转换为模型可理解的token序列:

  • 不同分词算法的选择
  • 词表设计与优化
  • 特殊token的处理

数据准备流程

数据准备流程图

阶段主要工作常用工具
数据源获取爬取、收集、合作获取BeautifulSoup, Scrapy
数据预处理清洗、去重、格式化Pandas, NLTK, SpaCy
数据调度划分、采样、加权Scikit-learn, PyTorch
分词处理编码、解码、特殊token处理SentencePiece, HuggingFace Tokenizers
# 数据准备简要流程示例
import pandas as pd
from sklearn.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
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AutoTokenizer

# 1. 加载数据
data = pd.read_csv("raw_data.csv")

# 2. 数据清洗
data = data.dropna()  # 去除空值
data = data.drop_duplicates()  # 去除重复数据

# 3. 数据划分
train_data, eval_data = train_test_split(data, test_size=0.2, random_state=42)

# 4. 数据分词
tokenizer = AutoTokenizer.from_pretrained("gpt2")
def tokenize_function(examples):
    return tokenizer(examples["text"], padding="max_length", truncation=True)

# 应用分词
tokenized_train = train_data.apply(lambda x: tokenize_function(x["text"]), axis=1)

子章节导航

接下来,我们将深入探讨数据准备的各个环节:

  1. 数据源 - 探讨如何选择和获取高质量数据源
  2. 数据预处理 - 学习数据清洗和规范化技术
  3. 数据调度 - 掌握数据组织和分配策略
  4. 分词处理 - 理解文本到token的转换过程